当前位置: 首页 > 新闻中心 >时政动态 >

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 服务全省区域发展布局

来源: 湖北日报发布时间: 2022-03-28责任编辑:邓祥虎


湖北省水利厅党组书记 廖志伟


湖北滨水而生、因水而名、得水而兴,水资源禀赋优厚,同时水灾害、水生态、水环境问题交织。治水工作在湖北发展大局中占有重要位置,一直得到社会各界普遍关注和大力支持。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省水利厅将积极融入和服务全省高质量发展大局,切实担负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的水利使命,加快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为实施“一主引领、两翼驱动、全域协同”区域发展布局提供坚实的水安全保障。

谋划建设现代水网 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能力

“十三五”时期,全省以“补短板、增后劲、上水平、惠民生”为目标,大力推进纳入国家“172项”节水供水项目库的重大水利项目,有序实施重点水源工程、农村饮水安全、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水利移民帮扶等民生水利工程,五年新增供水能力10亿立方米以上,4321万人农村供水安全可靠保障,953万人农村饮水安全巩固提升任务全面完成,新增、恢复、改善农田有效灌溉面积808万亩;完成水利建设投资1304亿元,较“十二五”期间增长21.8%,不断夯实了水利基础设施网络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作出建设国家、省、市、县四级水网的决策部署,这是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水安全保障的一项重要战略安排。

按照国家决策部署和湖北发展战略,省水利厅谋划了构建“荆楚安澜”现代水网规划目标,确立了“12345+N”工作思路。力争到2035年,在全省建成一张“三江多支贯通,百库千湖联调”、实体工程与数字工程“两极融合”的现代水网,实现防洪排涝减灾、水资源统筹调配、水生态保护修复等“三大功能”,完成筑牢防洪排涝网、织密水资源配置网、打造生态水网、建设数字孪生水网等“四项任务”,开展防洪排涝能力提升、安全清洁饮用水保障、供水能力提升、水生态保护与修复、水网运管水平提升等“五大行动”,建设涵盖18个大类、囊括N个工程的一揽子水网项目。

“荆楚安澜”现代水网的建设将有效解决湖北水利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为实施全省区域发展布局提供“一主提质、两翼贯通、全域支撑”的水利支撑。一是强化“一主提质”。加强武汉城市圈防洪排涝体系建设、河湖水系连通联调和区域水资源一体化配置,更好服务武汉城市圈同城化发展。二是加快“两翼贯通”。以引江补汉、引江济汉、东荆河、通顺河等工程为纽带,贯通长江、汉江,实现水量互补互济,洪涝顺畅下泄,生态环境改善。三是夯实“全域支撑”。进一步加强全省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既对“一主”“两翼”等重点城市群和重要发展主轴予以重点水安全保障,又统筹推进全省水利建设均衡发展,积极响应“全域协同”,实现水利体系全面覆盖、可靠支撑。

持续完善河湖长制体系 维护河湖健康生命

近年来,湖北持续推动河湖长制“有名”“有实”“有能”,积极响应人民群众对健康水生态、宜居水环境的需求,既解决了一大批河湖生态环境问题,又有力保障了“一江清水东流、一库净水北送”。

省水利厅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沙综合治理、系统治理、源头治理,统筹考虑水环境、水生态、水资源、水安全、水文化和岸线等多方面的有机联系,强化工程措施,健全体制机制,不断提升江河湖泊生态保护治理能力,切实维护河湖健康生命,尽最大效能建设中部绿色崛起先行区。一是接力实施碧水保卫战系列行动。编制全省“一河一策”“一湖一策”,建设健康河湖试点。常态化规范化推进河湖“清四乱”。二是全力推进长江共抓大保护。开展长江经济带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行动和丹江口库区“守好一库碧水”专项整治行动。统筹推进第一轮中央环保督察“回头看”及第二轮督察、新一期长江经济带生态环境警示片、长江高水平保护攻坚提升行动等生态环境涉及水利问题整改攻坚工作。三是加强水资源节约管理。实施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用水总量和强度双控。贯彻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和《湖北省节约用水条例》,加快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四是推进水生态保护修复。健全生态流量监测预警机制,保障河湖生态流量。推动绿色小水电示范创建工作。开展武汉武湖等湖泊清淤及综合治理试点。加强生产建设活动水土保持监管,推进重点地区水土流失治理。强力开展河道非法采砂治理,确保河道采砂秩序稳定可控。

提升水旱灾害防御水平 防范和化解水安全风险

防汛抗旱历来是湖北“天大的事”,也是水利部门必须完成好的必答题。

省水利厅将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旱、抢大险、抗大灾”,始终绷紧防范安全风险这根弦,锚定人员不伤亡、水库不垮坝、重要堤防不决口、重要基础设施不受冲击的“四不”目标,全力防御水旱灾害,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经济社会发展稳定。

统筹发展和安全,坚持建重于防、防重于抢、抢重于救的原则,持续补短板、固底板、锻长板,积极争取和落实水利投资,充分保障以防洪抗旱为重点的水利建设需要。突出提升“蓄、挡、控、排”等水资源配置能力,推进江河湖库系统治理和控制性节点建设,不断完善防洪排涝体系。同时,运用信息技术赋能,将水旱灾害治理各个环节连通并集成、耦合,增强水利体系抗御水旱灾害的“刚性”“韧性”和“柔性”。

在应对可能发生的水旱灾害上,着力做到“四个强化”:一是强化汛前准备。重点紧盯在建小水电、病险水库、病险涵闸、堤防险工险段,组织汛前隐患排查,发现问题限期整改到位。汛前不能整改完成的,采取临时安全度汛措施。及时修复水毁灾损工程和监测预警设施。分类开展业务培训,增强水旱灾害防御岗位人员业务能力。二是强化“四预”能力(预报、预警、预演、预案)。修订完善江河湖库防御洪水方案和应急抢险预案,开展模拟调度和实战演练。深化气象、水文联合会商和信息共享机制,加强水文、山洪监测设施维护管理,提高监测预报预警水平。三是强化工程调度。统筹防洪保安和抗旱供水需求,科学精准抓好防御洪水、抗御旱灾和应急水量调度。四是强化巡查防守。加强水库、堤防等工程巡查防守,发现险情及时处置、确保安全。加大山洪灾害防治和宣传培训力度,进一步提高基层干部群众防灾避灾和自救互救能力。

发展民生水利 为乡村振兴注入“源头活水”

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是振兴乡村、惠及民生,增加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的重要民生工程。

省水利厅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紧扣人民群众“急难愁盼”的水问题精准施策、优先安排,力争早见成效、多结硕果。一是大力推进乡村振兴水利工作。落实巩固拓展水利脱贫成果与乡村振兴水利保障有效衔接规划,对全省37个乡村振兴重点县予以倾斜,从水利项目、资金、人才、技术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二是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以县域为单元,以项目为依托,立足高标准,提高保证率,着力完善农村供水工程格局。主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老旧供水管网改造、规模供水提档升级等。深化农村供水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力争仙桃、天门、潜江等地在今年年底前实现城乡供水一体化管理。三是加快灌区改造步伐,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灌区是农业生产的基础保障工程。今年全省将完成35处中型灌区年度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任务,新增、恢复改善灌溉面积200万亩,新增粮食生产能力1亿斤。四是深入开展水美乡村建设。以县域为单元、水系为脉络、村庄为节点,重点推进水系连通及水美乡村建设工作。全域整治农村人居环境,打造幸福家园、绿色家园,为丰富农村经济业态,促进农业产业化、市场化发展营造健康宜居的生态环境。五是确保移民安稳致富。为支持水利工程建设,一批批库区移民舍小家、为大家,告别故土。省水利厅将继续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移民产业转型升级,建设移民美丽家园示范村、落实新一轮对口支援三峡库区合作规划,支持库区优势特色产业项目。

征途漫漫,惟有奋斗。省水利厅将始终保持“拼抢实”的状态和作风,埋头苦干、勇毅前行,扎实推动各项水利工作再上新台阶,奋力开创湖北水利高质量发展新局面,为全省“开局企稳、复元打平、再续精彩”提供更加坚实可靠的水利支撑,为加快推动湖北“建成支点、走在前列、谱写新篇”贡献水利力量。




打印  |  收藏  |  关闭  |  我要纠错